小米不小
編者按
新年伊始,《山西日報》一篇有關“山西小米”的重頭報道引發關註和好評,單看標題就很提氣:《從“提籃小賣”到“品牌整合”——多部門打組合拳力推“山西小米”成全國著名區域公共品牌》。讀後,更是倏然就蹦出一個詞兒——“小米不小”,遂選為本期話題,並欣然以此為欄題。
說到山西小米,最有名的當然是沁州黃,在歷史上那是貢品。這就如同說到山西白酒之於汾酒、竹葉青,說到山西的醋之於太原寧化府的益源慶、清徐的水塔、東湖、紫林等。可話說回來,山西小米品質上佳者,又何止沁州黃!汾州香、東方亮、陵川小米等同樣名不虛傳,更有襄谷農齋的富硒小米,魯村富含葉酸的雙胞胎小米等新貴多多。
小米還是那個小米,“好米”還是那些“好米”,但今兒個品質更好瞭、名氣更大瞭、銷路更廣瞭。為何?不就應瞭那句話——“好馬還要配好鞍”!說起來,這“好鞍”可多瞭,山西小米產業聯盟成立、“優質雜糧工程”啟動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……不一而足,總之是讓“好米”變“名米”,讓“名米”賣“好價”。
言歸正傳,為什麼說“小米不小”呢?且看本期三位捉筆者,如是不虛所言,如實娓娓道來。
品牌塑造正當時
許是機緣巧合,也是有口福,筆者近日分別嘗到瞭襄垣小米、廣靈小米、魯村小米,雖都是山西小米,但口感在細微處還是有所差別。山西到底有多少地方產小米?不同地方的小米有什麼差別?這恐怕連山西人自己都說不清楚。而對於外鄉人來說,“山西小米”如果能成為著名的區域公共品牌,那認知度就會高很多。在加快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,建設“山西小米”這個公共品牌如今已是箭在弦上,既要順勢而為,又要佈好局,做好品牌整合。
區域公共品牌和傳統的一傢一戶的品牌不同,它不屬於某個企業或個人,而是區域內相關機構、企業、個人等共同所有,它的影響力也不僅局限於某一企業,而是對整個區域的形象、美譽度、旅遊等構成直接影響。區域公共品牌塑造得好,無疑是一個區域的“金名片”,而一旦銜接不好,監管不利,也容易城門失火,殃及池魚,導致整個區域的品牌蒙塵。為此,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更要嚴防大水漫灌,要系統深耕、精準滴灌,從起步之初,就要發展與保護並重,存真與去偽並存,利益與風險共擔。
令人欣慰的是,2017年以來,從政府到企業,從市場到農戶,將“山西小米”建設成區域公共品牌正在成為共識,並且從頂層設計上來看,《“山西小米”品牌建設實施方案》《“山西小米”商標授權使用管理辦法》《“山西小米”固體標準》等陸續出臺。這不僅意味著山西小米已不再是小而散的單打獨鬥,同時也讓雜而亂的小米市場變得有章可循。從“提籃小賣”上升到“品牌重塑”,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整合,擦亮“山西小米”這塊金字招牌,就是要從戰略到戰術,精準施力,一步步推進。
一個區域公共品牌的“蝶變”,除瞭頂層設計,還需要從地理資源、科技支撐和文化挖掘等不同角度共同發力。山西作為“小雜糧王國”,我們要宣傳其天然的地理秉賦;要以科技為龍頭,延長產業鏈,讓我們傳統的小米也能在餐桌上有“七十二變”;山西小米承載著傳統農耕文明的基因,與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也密不可分,這些都是小米實現品牌“逆襲”的重要內涵。
糧食也要打出品牌,“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”去年就寫進瞭中央一號文件。“山西小米”的華麗轉身可謂正當時。
陳力方
品牌要創更要護
“山西小米”品牌在市場上崛起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帶來的機遇,也是我省多部門聯動推動我省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的結果。根據我省發佈的《“山西小米”品牌建設實施方案》,到2020年,要把“山西小米”品牌建設成全國著名區域公共品牌,這對於小米主產區渴盼脫貧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。
眾所周知,要做好一個農產品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對於農產品來說,一方面食品安全要求較高,不容出現任何安全偏差。另一方面農產品品牌很難實現差異化,特別是農產品品牌表現力較弱,因此農產品打造品牌的難度很大。
而“山西小米”品牌能夠迅速崛起,既得益於中央深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力推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“天時”,又得益於山西獨特地理氣候環境優勢的“地利”,再加上頂層設計指引的“人和”,才使得山西小米這顆鑲嵌在山西“小雜糧王國”王冠上的耀眼明珠,迎來瞭發展機遇。
打好“山西小米”這張牌意義重大。在全國范圍內比較,相對於“寧夏枸杞”“新疆紅棗”“山東蔬菜”等區域性優勢農業品牌來說,號稱“小雜糧王國”的山西應該處於缺位狀態。在農產品市場,山西知名度較高的品牌不外乎“水塔老陳醋”“冠雲平遙牛肉”“汾陽核桃”“壺口蘋果”等有限的幾種,而和這些縣域農產品品牌相比,無疑“山西小米”的涵蓋范圍更大,受益農民更多。資料顯示,谷子作為山西雜糧谷物中的大類,種植面積在2016年已達324萬畝,總產量達55萬噸,種植面積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,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/3。從長治的“沁州黃”到廣靈的“東方亮”,到陽曲的“朱砂紅”,以及陽城的“老谷米”和臨縣的“谷上谷”,小米種植區域幾乎遍及山西大地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打造好“山西小米”這個品牌,不僅關系到山西農產品品牌能否在全國品牌市場占有一席之地,而且事關三晉脫貧大計,可謂意義重大。
千裡之行,始於足下。21世紀是品牌的世紀,打造一個產業品牌並讓品牌具有持續影響力,這不僅要求職能部門制定完整的打造品牌實施方案,還需同時推出維護品牌的相應措施。做強做大“山西小米”品牌,讓我們一起努力!
柴俊傑
產業興旺助脫貧
貧困地區,貧在沒有產業支撐,困在沒有產業推動。產業是發展的基礎,是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。以小米等小雜糧為代表的山西特色產業,就是一個脫貧的好抓手。
做好特色產業扶貧,需要打好組合拳,整合和集聚各種資源和要素,形成強大的合力。從目前看,雖然多數貧困縣不乏特色產業,一些貧困群眾已經受惠,但是產業層次低、規模小而散、深加工較少,還沒有真正衍生出產業扶貧的磁場效應。像山西小米等特色農產品,要想真正成為實現脫貧致富的途徑,就不能停留在簡單的農產品種植和單一產品的開發上,必須用擴大產品種類和延伸生產鏈、產品鏈的方式,來提升產業功能。通過農業“接二連三”和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後伸,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各個環節形成緊密關聯,競爭力才能形成,產業扶貧的效果才能充分發揮。
產業扶貧,離不開政府主導。要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作用,就必須加強對特色產業的規劃、引導和提升,以市場為導向,引導廣大農民參與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中來,穩步提高農民在產業各環節的增值收益,不斷擴大優勢特色產業的扶貧成效。台中電器批發商
產業扶貧要發展壯大,技術、人才、金融等要素不能缺席。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,隻有把自身的資金、管理、技術和市場優勢與農村的土地、勞動力以及特色資源優勢結合起來,才可能如虎添翼。金融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,是保證不返貧和可持續發展的“造血幹細胞”。隻有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,立足於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真實情況,從多方面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扶持力度,形成具有當地產業特色的扶貧模式,才能從根本上培植“造血機能”,增強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,激發貧困地區的持續發展活力。
做好產業扶貧,關鍵在於打開產品市場。近年來,我省多地農產品遭遇產品滯銷、價格低迷難題,產品創新、產業升級已是必由之路。豐產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,能否轉換為可觀的收入,承載著一個個傢庭脫貧致富的殷殷希望。瞄準市場,求新求變,自是題中之義。同時,單位、企業多一些扶貧意識和舉措,個人有意識地購買一些扶貧產品,也是必需。總之,術業有專攻,脫貧攻堅,隻有進攻套路豐富,才能踢出“世界波”。
李慧勇
台中富士通冷氣
(原標題: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家電批發|台中家電批發商小米不小)
本文來源:山西新聞網-山西日報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- 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電器行|台中電器行推薦 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富士通冷氣|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專業商家~@1@
- 台中家電批發商 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家電特賣|台中家電特賣會分享@1@
- 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家電批發|台中家電批發商 聯毅家電生活館|台中電器行推薦|台中電器行推薦台中地區買電器就找他~